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孔子说:“放纵地逐利,会招致很多怨恨。”
有钱能使鬼推磨,争权夺利,不择手段。挣了钱也拥抱了怨气,怨气会导致灾难。世间的钱财都是大道所化生,得了钱财,没有公心,过分地满足私欲,一定会有灾难等着。财是有定数的,如果超过了这个数,超过了老天给的数,就会招来怨气。所以明白人就知道防范,不要占人家的便宜,宁可多给别人,占了以后反弹回来的怨气就你的灾难。
子曰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
孔子说:“如果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,有什么困难?如果不用礼让来治理国家,拿礼来做什么?”
礼是显道的,以礼治国,就是以道治国,治理起来非常容易。礼德对应元神,元神的光与大道一体。所以圣人发明礼仪,礼是通大道的一条途径。大道用百姓的话就是老天,谁不想老天保佑呢?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,哪一个不是被天所左右所决定的呢?连天都不怕,这个人就没救了。反过来如果人能敬天,人的一生一定会富贵平安。
子曰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
孔子说:“不要愁得不到职位,该愁自己拿什么本事来立在这个位子上。不要愁没有人知道我,该求我有什么本事让人知道。”
不担心你没有地位,你要担心的是拿什么本事取得这个地位,“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不愁没有人了解你,只求有什么特殊的地方,人家才认识你。你一鸣不鸣,就是你什么都不行,什么都拿不起来,人家怎么知道你呢?得了道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,不管哪一方面,他一定有真才实学,就是他达了道了以后,他就能格物,格物就是能够把大道能量在现实的事里头所呈现出来,这就叫格物,他不会是虚名,他一定是有实在的本事,这就是元神,元神达到了本质,有高智慧,可以无师自通。
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子出,门人问曰:“何谓也?”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
孔子说:“曾参呀!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。”曾参答道:“是的。”孔子走出去以后,其他学生问道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曾参说:“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。”
孔子说的事一以贯之,一是德一,得一万事毕。“一”代表的就是大自然的光,得了这个光,全自动的、全程的、自然无为的修道过程就有了。别人问曾子这话什么意思?曾参说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。”孔子说的是德一,曾子说成了忠和恕。也许是听者水平不够,理解不了德一。曾子就用通俗的话讲给他们。忠是诚恳心,恕是仁之施也,光的运行。孔子的仁学,讲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德一之光,本性元神,就是大道。元神的整体思维、大爱、大我,不是自私的小我。
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孔子说:“君子元神懂得大义,小人识神只懂得小利。”
义是大道之大义,是整体的存在,是精神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。小人只看到物质利益层面,如井底之蛙。小人喜欢利益,君子喜欢大道、大义。如果一个社会都追逐利益,这个社会将会走向衰败。如果大家都追求大义,整个社会就会不断上升。
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孔子说:“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;见到不贤的人,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。”
见到元神当家的人,就立志向他学习,向他看齐。见到识神强大的,你能不能自省,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,有怎么改?这人太赖了,这人太缺德了,马上就想我有没有他这样的毛病,赶快想自己有没有这个缺点,见不贤而内自省,这就是元神,元神就是这样想问题的。
子曰:“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
孔子说:“侍奉父母,对他们的缺点,该委婉地规劝,规劝不听,仍然要对他们恭敬,不加违抗,替他们忧愁而不怨恨。”
父母代表的是天性、天道。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大道很相近,父母恩,恩重如山,通过恭敬父母,恭敬的是大道、大慈悲。侍奉父母,给父母提建议,父母不听怎么办?不听呢,你还得恭恭敬敬、任劳任怨地伺候他,虽然他不听你的话,但是你还要很恭敬他,这就是“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”。因为父母代表的是天道,你违反父母就是违反了天道,天道是不能违的,你必须绝对地尊重。即使有些事父母可能错了,父母错了你也得容忍他,你不能因为他错了,跟他断交,跟他断绝父子关系,特别仇恨地对待他,你就错了,这是不孝,是大逆不道的。背道就是背天,就是自作孽不可活。很多人因为和父母观念不同,伤了感情,父母对子女的无条件的爱,那是天性,你在孝顺父母的行为中,就是要培养无条件的大爱,大爱就是元神大道。时空变化,观点不同,不是问题。无条件的大爱丢失了,就离道了。
子曰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
孔子说:“父母活着的时,子女不远游;即使出远门,也必须告诉去处。”
守在父母身边尽孝,父母代表天性、自然,自然是无形的能量光,子女和父母的脑光是长在一起的,远离父母,是生命之光的分离,父母就会担心、记挂。自己养的孩子就亲,分离就痛苦,因为光长在了一起就亲,分离的痛苦,是因为光的分裂。生活在一起,不管是不是家人,光都会长在一起。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。即便是亲人,长期不在一起生活,光逐段逐段地就稀薄了。光减弱了,人体身心健康都会出问题。父母因为有对子女绝对的爱,这种无私的爱就是大道,和父母生活在一起,享受父母的爱,也是在大道理沐浴。父母在世,远离父母,是不孝,也是离德失道。
子曰: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
孔子说:“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,就可说做到了孝。”
三年十万八千刻,老天的天光把一个元神的光养大,自然无为三年养成。守丧三年,是陪伴父亲的光三年。陪伴父亲的肉身是尽孝,陪伴父亲的灵光,才是真的尽孝。父亲活着的时候,你已经立志明心见性、修大道了,你整个的一生以这个为最高的理想追求。父亲去世三年,你也没有改这个志向,这就叫孝。
子曰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孔子说:“父母的天年不能不知道,73、84、本命年都是大坎儿,要谨慎地帮助父母提前做好过关的准备。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,一方面在天年时刻要警惕,做好防范。”
父母的天年是难过的坎儿,你不能掉以轻心。你要知道,要事先防范,你要保持警惕,帮他们过关。人在出生时带着的五行,在相克的年份,人自然就衰弱,天年不可不防,你防好了就过关了,你要防不好就过不去,所以要防这个。以后讲《易经》的时候就会讲到,讲过坎这个事。
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”
孔子说:“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,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。”
得道的君子,一念成真,没有废话,每句话都能变为事实。古人说话他很谨慎,他怕说话不算话,话说出来了,结果做不到,古人就怕这个。因为格物致知,一念成真是得道的验证之一,成真了就是与老天合一了,古人怕说的话总不能成真,,怕的是得不到大道能量的帮助,离德失道,人必遭殃。说话算数了,也让人害怕,麻烦来了怎么办,所以要谨慎,就是慎言,要非常谨慎,越是说话算数了越要谨慎,因为关系重大。
子曰:“以约失之者鲜矣。”
孔子说:“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,这样的事比较少。”
谨慎是元神的状态,一不留神、神不守舍才出的错。如果一个人很自律,很约束自己,然后他又犯很多错误,那是不可能的。约束自己谨小慎微的元神状态,那就是神守舍,就不会出事,事都是一不留神出的。谨慎就是一种元神的状态。
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孔子说:“君子是本朴的元神,憨憨傻傻的,不会巧言令色。但是这颗本朴的心可是千手千眼观音,对一切无形的能量运动,都了如指掌,对外界十分敏感。”
君子好像嘴挺笨的,就不会和人争论,但是行动呢,特别地快,特别地勤奋,特别地麻利,这就是元神状态。一般人是识神当家,做事拖拖拉拉,外界发生什么事情了,反应迟钝。
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
孔子说:“德光不会孤独,一定有邻居。”
道德之光是生命的共性,生命的共性里头这个光,上下几千年那么多的人,那么多的灵光,怎么能孤独呢。一定有邻居,讲德一之光是整体弥漫的,是无处不在的,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,是命运共同体。
子游曰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
子游说:“进谏君主过于频繁,就会遭受侮辱;劝告朋友过于频繁,反而会被疏远。”
这强调的是的分寸,恰到好处。不修道,识神主事,做事不可能有天衣无缝、恰到好处的分寸。 劝国君要劝得太多了,人家就烦了,肯定骂你,会遭到侮辱;对朋友如果你频繁地劝,反而会这朋友就没了,就失去了。讲的就是元神当家,要有分寸,恰到好处,你做事不管是对君主还是对朋友,都会恰如其分,不会反有反效果,好心再受耻辱。
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孔子说:“放纵地逐利,会招致很多怨恨。”
有钱能使鬼推磨,争权夺利,不择手段。挣了钱也拥抱了怨气,怨气会导致灾难。世间的钱财都是大道所化生,得了钱财,没有公心,过分地满足私欲,一定会有灾难等着。财是有定数的,如果超过了这个数,超过了老天给的数,就会招来怨气。所以明白人就知道防范,不要占人家的便宜,宁可多给别人,占了以后反弹回来的怨气就你的灾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