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说仁义15

2022-03-28 20:22:02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1701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言非礼义,谓之自暴也;吾身不能居仁由义,谓之自弃也。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旷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”(离娄上10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自己摧残自己的人,不能和他讲什么大道理;自己抛弃自己的人,不能和他做什么大事情。开口便非议礼义,这就是自暴;认为自己不能以仁居心,不能践行道义,这就是自弃。仁是人类最安稳的住宅,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。空着最安稳的房子不去住,放弃最正确的道路不去走,可悲呀!”

【分析】

1、仁义对应人的魂魄,开口就非议仁义是残暴自己的魂魄,这样愚痴的人,是听不懂任何大道理的,也就不需要和他废话。认为自己不能行仁义,当然就做不了大事。所有大事的成功,靠仁义之心,感动老天成全。自弃是把通天的心断了,所以不会得到天力的帮助。

2、仁,千心共性,是人类的家园,义,通向共性的最正确的道路。多数人只知道自己的小家,不知道还有人类共同的大家园,真是可悲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道在迩而求诸远,事在易而求诸难。人人亲其亲,长其长,而天下平。”(离娄上11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道在近处却往远处求,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做。人人都亲近自己的父母,尊敬自己的长辈,天下就太平了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道不远人,修道是很容易的。道就在身边,通过孝敬父母,自然培养恭敬心、真心。把对父母的无条件的真心大爱,推广开来,对别人的父母也能有这颗真心。不在于你做了多少,做了什么,在于这颗真心是否培养成功。

2、如果你的真心培养成功了,父母、兄长的心灵,都因你的真心而通了仁德、共性,他们的心灵找到了生命共同体的大家园,住进了仁——人之安宅,就证明你已经成功,达到了格物致知的水平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人不足与也,政不足间也;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。君仁,莫不仁;君义,莫不义;君正,莫不正。一正君而国定矣。”(离娄上20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一般人没资格去责备君王,一般政事也不值得去非议;只有大人才能够纠正君主内心的错误。君王仁爱了,就没有人不仁爱了;君主忠义了,就没人不忠义了;君主身正了,就没有人不正了。只要君主正了,国家也就安定了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一般人没得道,是个人的小力量;大是道,大人有天地的力量,是明心见性的人,可以指点君主,用共性仁德能量辅佐君主。

2、君主得到了仁德能量,共性一体,上行下效,整个国家就幸福平安了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舜明于庶物,察于人伦,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也。”(离娄下19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(即仁义),一般百姓把它丢了,君子保存下来。舜了解万物,懂得做人的道理,从义顺从仁行事,而非行仁义的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人性和兽性的区别,就是因为人有本善的良心,天良表现在同情心、羞耻心、谦让心,是非之心。一般人把这四心遗忘了,得道的君子把这四心生发、扩展了。

2、舜明心见性了,通了他人与万物之性,得了一,仁义已经合一。仁比喻元神,义比喻识神,阴转阳,阴就阳,阴阳合一。识神不再是障碍,而是能顺自然,辅佐元神,元神识神合一的自然行。行仁义,是后天有为地做事。舜是自然无为无不为的,不是有为的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。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有人于此,其待我以横逆,则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仁也,必无礼也,此物奚宜至哉?其自反而仁矣,自反而有礼矣,其横逆由是也,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忠。自反而忠矣,其横逆由是也,君子曰:‘此亦妄人也已矣。如此,则与禽兽奚择哉?于禽兽又何难焉?’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,无一朝之患也。乃若所忧则有之:舜,人也;我,亦人也。舜为法于天下,可传于后世,我由未免为乡人也,是则可忧也。忧之如何?如舜而已矣。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。非仁无为也,非礼无行也。如有一朝之患,则君子不患矣。”(离娄下28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君子与常人不同的地方,就在于存心不同。君子心里存着仁爱,存着礼仪。仁者爱护他人,讲礼仪的人尊敬他人。爱护他人的人,人们常常爱戴他。尊敬他人的人,人们总是尊敬他。假如有人对待我蛮横无礼,那么君子一定自我反省:我一定不够仁爱,一定有所怠慢,不然,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呢?于是君子因自我反省而更仁了,因自我反省而更有礼了,但是,蛮横的态度依然,君子一定自我反省:我一定不够忠敬。于是君子反省而更忠敬了,但是蛮横的态度还是没有改变,君子就会说:‘这不过是个狂妄之徒罢了,这样不讲理,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?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好责备的呢?’所以君子有终生的忧患,没有一时的担心。这样的忧虑则是有的:舜是人,我也是人。舜为天下人所效法,能流芳百世,我却仍然不免是个普通人。这个才是要忧虑的。有了忧虑怎么办呢?像舜那样,君子的担心就没有了。不仁义的事不做,不合礼节的事不做。即使有一时的祸患,君子也不忧虑了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仁义礼智不仅是个人的,更是一个整体的互联,是社会关系舍后得的互动。别人的反馈,也是舍出慈悲者德的厚薄的验证,如果是正向的反应,说明德厚,如果是反向的反应,说明德薄。别人的反应,根源在自己。在自身找根源,才能转变。所以,反思后更加精进。

2、元神无忧无虑,即使遇到意外,也会淡然处之。为什么同样是人,舜就可以安天下,自己还是普通人一个,那是仁义之心没出来,获得不了共性整体的力量。舜的光可以照亮天下,普通人的光能照亮自己也难。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孟子说仁义14

下一篇:孟子说仁义16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