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说仁义13

2022-03-26 18:08:43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1141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规矩,方员之至也;圣人,人伦之至也。欲为君,尽君道;欲为臣,尽臣道。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。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,不敬其君者也;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,贼其民者也。孔子曰:‘道二,仁与不仁而已矣。’暴其民甚,则身弑国亡;不甚,则身危国削,名之曰‘幽’‘厉’,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《诗》云:‘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’此之谓也。”(离娄上2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圆规和曲尺,是方和圆的极致,圣人,是做人的极致。要做君主,就要尽做君主的道义;要做臣子,就要尽做臣子的道义。这两者都效法尧和舜就行了。不能像舜侍奉尧那样侍奉君主,便是对君主的不恭敬;不能像尧治理百姓那样治理天下,便是对老百姓的残害。孔子说:‘道有两种,仁和不仁罢了。’暴虐百姓过分了,就会身死丧国,即使不过分,也会自身危险,国力削弱,死后赐谥号‘幽’‘厉’,即使有孝子贤孙,百世之后坏名声也改变不了。《诗》说过:‘殷商可借鉴的教训并不遥远,就是它的前一代的夏朝。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规矩是无形的整体的具体化,漫不经心、粗心大意,就达不到方圆的标准,只有极其认真,严格地遵循规矩,才能画出完美的方圆,极其认真、仔细、精微,就是共性元神,就是天人合一之道。孔子推举尧舜,就是制定了君臣的规矩,严格按照规矩做君臣,上下监督,就保证没错。

2、暴虐百姓过分了,君王就有人身之危,国家就会灭亡。因为人民代表共性、整体、天意。违背了天意、共性,就像鱼儿离开了水,道须臾不可离,离开共性就灭亡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,其失天下也以不仁。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。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(离娄上3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夏、商、周三代凭着仁爱得天下,也因为不仁失去天下。国家的兴起和衰败,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。天子不仁爱,四海就保不住;诸侯不仁爱,政权就保不住;卿大夫如果不仁爱,封邑就保不住;士和百姓如果不仁爱,自身就保不住。如今怕死却以不仁为乐,就好好比讨厌醉酒却要喝酒一样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仁的古文字是上千下心,千心就是共性。三代因为投身了共性得了天下,背离了共性又失去天下。几千年的历史,足以证明。

2、共性整体,也体现在每个层面的个人,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士、百姓,谁都是因为共性受益、兴旺、幸福,失去共性而遭殃。孟子说话的时代,是人们懂共性的道理,但是不肯勤奋向上。而今,多数人不懂共性的好处,非常可悲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人有恒言,皆曰,‘天下国家’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(离娄上5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人们有句老话,都说‘天下国家’。天下的根本是国,国的根本是家,而家的根本则是每个人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天下就是共性整体的代名词。小的范围说,国家也可以代表整体。为民族复兴,为国家出力,是拥抱共性的具体化行为。

2、家之本在身,指修身,不修身没有光,无法齐家,无法治国,无法给天下带来太平。修身只有自然大道是真,有为法在人道上,不是天道。天道是自然,是无为无不为地天人合一。

【原文】

孟子曰:“为政不难,不得罪于巨室。巨室之所慕,一国慕之;一国之所慕,天下慕之;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。”(离娄上6)

【译文】

孟子说:“从事政治并不难,就是不要得罪望族世家。因为望族世家仰慕的,一国人都会仰慕;一国人仰慕的,天下人都仰慕,因此,德教才会浩浩荡荡地充溢天下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这是正面的例子,代表人物可以以点带面,推广到天下,这就是共性的力量,道德的教育,浩浩荡荡地充盈于天下。

2、还有反面的例子就是错误的流行趋势,明明是黑头发的中国人,崇洋媚外,乱染头发,发黄是肾亏的象。男士发型两鬓以上剃掉,鬼剃头的象。在天的德一纯阳能量,在人是先天肾气和阴阳和谐,人是阴一半、阳一半的阴阳和谐体,没有民族文化的认知,非要把人弄成阴大阳小缺德的样子,真是自作孽。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孟子说仁义12

下一篇:孟子说仁义14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